买房是大多数人在城市打拼时的必经之路,选对一套合适的房子能让漂泊的生活多一分安稳,而楼层的选择更是其中的关键。毕竟房价再合适,若楼层带来的居住体验太差,每天回家都可能变成一种负担。市场上关于买房楼层的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顶楼不能买,夏天像蒸笼;有人说低楼层千万别碰,又吵又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弄清楚买房时到底该避开哪些楼层,我专门咨询了一位内行人士。他说,很多人对楼层的忌讳其实存在偏见,像顶楼、三楼、七楼这些常被吐槽的楼层,只要条件合适,反而可能是性价比之选,而真正需要谨慎避开的是这4个楼层。
先说说那些被冤枉的楼层。顶楼确实存在夏季闷热的问题,但现在很多小区的顶楼做了隔热层处理,加上空调的普及,这个问题已经缓解不少。而且顶楼私密性好、视野开阔,对于喜欢安静的人来说很合适,房价往往还比中间楼层低 10%-15%。14层、18层这类楼层,有的人有忌讳,是因为谐音或者寓意的关系,但实际上,这类楼层是中高楼层,采光通风俱佳,价格也适中。
至于大家担心的3层、4层的低楼层噪音问题,其实取决于小区的隔音效果和周边环境。如果小区是人车分流设计,且楼栋间距足够,三楼的居住体验并不会差。所以说,3层、4层、14层、18层,包括顶楼和低楼层,并非绝对不能买,关键看具体房屋条件。
内行说:这4层才不建议买。
(1)无遮挡的底层。
中介说,买房时最该警惕的是无遮挡的底层。这里指的是窗外没有绿化带、阳台正对着马路或垃圾桶,且没有架空层的一楼。这类房子的缺点几乎无解:首先是噪音污染,早出晚归的车辆鸣笛、楼下行人的交谈声、甚至垃圾桶的翻动声都清晰可闻,对于睡眠浅的人来说堪称噩梦;其次是私密性差,路过的人很容易看清室内情况,拉上窗帘又会导致采光不足;最后是灰尘问题,靠近地面的底层容易积灰,即使紧闭窗户,每天打扫仍会有一层浮尘,长期居住影响健康。
(2)设备层及下一层。
很多人在看房时会忽略设备层这个隐藏雷区。设备层是一栋楼里放置水泵、变压器、电梯控制柜等设备的楼层,通常位于中间楼层或地下室。若买到设备层及其正下方的楼层,麻烦可能接踵而至:设备运转的低频噪音和震动会 24 小时持续,尤其到了夜间,细微的嗡鸣声会格外明显,长期下来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部分老旧小区的设备层还可能存在管道漏水风险,一旦发生渗漏,下层住户的天花板很容易受损,维权起来既耗时又费力。
(3)户型奇葩的腰线层。
买房市场中还有一种容易踩坑的楼层。户型被腰线层影响的房子。腰线是建筑外墙上的装饰线条,一般凸出墙面 30-50 厘米。若买到腰线层的房子,可能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腰线会遮挡部分窗户,导致采光面积缩小,尤其小户型房子,白天可能都需要开灯;二是腰线顶部容易积灰、积水,下雨时雨水顺着腰线流淌,可能渗入窗户缝隙,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墙面发霉。更麻烦的是,买房时很难要求房东彻底维修,只能自己忍受潮湿和阴暗。
(4)超高层的顶楼。
超高层的住宅,本身就存在弱点。中部某城市,有62层的高层住宅,公摊相比11层的住宅要高得多。11层楼房公摊在15%左右,62层的高层公摊在25%以上。虽然现在防水技术进步了,但是超高层的顶楼,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漏水风险高,维修成本大;二是冬冷夏热,空调能耗显著高于其他楼层;三是一旦电梯出故障,走路上下楼梯十分困难;四是超高层(30层+)消防救援困难,2025年新规已限制小城市新建80米以上住宅(约26层)。最后,如果想转手,这类楼层要比其他楼层低10%-20%才能转手出去。
其实买房选楼层,本质是在选择生活方式。没有绝对不能买的楼层,只有不适合自己的房子。避开上述三类明显有硬伤的楼层,再结合自身需求,比如上班族优先考虑电梯便利性,带老人的家庭侧重低楼层,才能找到既划算又舒心的住所。毕竟,买房的实际目标是让生活更便利。
永华证券-免费配资平台-配资门户难简配资-正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