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如浪潮奔涌而来,创新生态正依托高密度协同网络与高频智力碰撞,孕育出新质生产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基础设施搭建的“硬实力”,更需要科技赋能的“软土壤”。7月2日,禅城区人民政府与佛山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环佛山大学创新圈为支点,致力于实现科研、教学、生产的无缝衔接,擘画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的创新图景。这既是万亿城央锻造创新心脏的关键落子,更是科创基因与营商沃土深度融合的里程碑事件。
禅城携手佛大开启新征程
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空气和水,润物无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佛山大学与禅城的缘分,早已深植于半个世纪的岁月之中。从扎根禅城到开枝散叶,双方始终共享着“创新回城、重回中心”的发展命题。此次合作,以“产、学、研、城”融合为路径,重磅发布环佛山大学创新圈规划,形成“一环六核”联动格局(大学科技园、青年荟、新型电力装备园、心学里院、AI创业基地、运动科技街),覆盖科研孵化、产业升级、人才社区等功能。这一规划将有效推动禅城乃至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吸引并留住人才,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环佛大创新圈,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无限可能,令人充满期待。在《环佛大创新圈规划》中,环佛大片区致力打造一个磁场强大、活力奔涌的创新源点,片区总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内有佛山大学江湾校区、佛山创意产业园、宏宇彩印创意园及帝欧大厦等空间载体。这里将成为佛山青年人才“最集中磁场”,禅城产学研转化的主阵地。未来,15000+高校学生、1000+家创产企业、10万+客流将共同为禅城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生生不息的“人才活水”,49家专精特新企业、355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将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锻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中转站”。
环佛大创新圈这个区域,坐拥广湛高铁、广佛环线“左右逢源”的独特位置,15分钟到达广州火车站,半个小时直达广州核心腹地,直接和琶洲、大学城的12所高校资源对接,和20万师生握手,还有全市人气最旺、最具活力的商圈创产和王府井。禅城区区长盘石在签约仪式上不遗余力
双方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耦合同样亮眼:佛山大学将赋能禅城区智城学校升级为附属学校,输出课程体系与师资培养方案,构建高校引领 — 中小学落地的科教融合生态;在人才培育端,依托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探索企业出题、导师领题、学生答题的定向共育模式,让实验室创新力直接对接产业需求。
创新生态“照进”城市
凭借“城市中心”的独特优势,禅城近年来不断积厚成势,突破格局,以创新驱动带动产业升级,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科创环境与科技给养。创新生态,犹如一束阳光,照进城市营商环境,为每个梦想提供出彩的舞台。
近年来,禅城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24年,禅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佛山五区排第一,位列2024年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地级城市市辖区)第8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5名、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20名。禅城在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有力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科创能力强大,科创环境持续升级,拥有21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集聚区在加快建设,已在环火炬园片区集聚了有研广东院、省科院佛山产研院、科伺智能科技、佛塑科技等中试平台。其中,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广东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中试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禅城区现有各级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共15家,涵盖新材料、新型储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广东省首单科技研发保险项目(中试综合保险)及全国首单技术研发应用综合保险均在禅城落地,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025年初,禅城区与省科学院展开全面合作,全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发布汾江科创带概念规划,创新生态不断完善。环佛大创新圈就是汾江科创带的创新引擎。除佛大本身丰富的科创和人才资源,汾江科创带有9家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20家众创孵化空间、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超过400家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举行了“超充之城”战略合作、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等项目的签约仪式。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项目将在环佛山大学创新圈
服务效能迭代彰显“温度”
服务优化,犹如一把钥匙,开启城市营商环境的大门,迎接每一位创业者。近年来,禅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体验,以智慧、高效、便捷、暖心的优质服务,回应企业群众的需求与期待,以有温度、有速度的优质服务,让每一分努力向上的创业勇气都能在这里被温柔托举,蓬勃生长。
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禅城投入“大手笔”,为市场主体“解渴”。6月24日,佛山市禅城区“1+1”产业基金体系亮相,启航基金与领航基金当前规模合计达50亿元。禅城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政策性、国企基金灵活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取8年内建成总规模不低于80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打造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城市中心,对未来的创新生态打造和科技产业集聚将形成有力的金融支撑。
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禅城安排“大空间”。禅城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手握735万平方米高质量都市工业载体,整备超过3000亩的工业用地。6月27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高端精密智造产业园一宗约90亩的工业地块成功摘地,将打造为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芯片测试封装基地。未来禅城将新增产业空间合计达到1.2万亩,只要是优质的、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禅城都可以承载。按照规划,禅城还要在环佛大创新圈拓展释放459亩土地,为佛大科研成果、创新创业项目就地孵化、转化和加速提供充裕空间。
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禅城提供暖心“大服务”。禅城持续深化重大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建立 “三个一” 机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如 MAX 科技园摘地当天,就通过特色服务通道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 “拿地即开工”。禅城区招商局还为东莞市超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落户全力物色合适厂房。此外,区企业服务中心和镇街会定期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文件,企业遇到困难能得到及时反馈。
“创新 +” 与“服务 +”双轮并转,禅城正构筑立体营商环境护城河。今天,是佛山高等教育与禅城城市发展的一次“双向奔赴”;明天,是一个个优质企业与万亿城央的“双向奔赴”,是一位位优秀人才与佛山之心的心心相印。在粤港澳大湾区,永远年轻的“佛山之心”,将强劲地跳动,奏响创新与发展的时代乐章。
图片来源:受访单位供图
举报/反馈永华证券-免费配资平台-配资门户难简配资-正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